首页

女女调教

时间:2025-05-25 15:02:29 作者:习近平的民生之问|“是增,是稳,还是降?” 浏览量:45553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 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

  新华社记者徐壮、施雨岑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成效如何?怎样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如何扎实推进?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

  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问: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取得的成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一是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2023年,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有2.91亿学历教育在校生,专任教师1892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实现历史性跨越。

  二是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我们积极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全国2895个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资助金额2.6万亿元、资助学生16.2亿人次。职业教育不断提升服务人的全面成长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能力。

  三是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从人才培养看,每年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1100万名大学生,其中50%以上是理工农医类人才。从科技创新看,我国“双一流”高校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在ESI排名中,中国22所大学、39个学科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在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我国高校首次超越美国,位居榜首。

  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期盼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教育“量”的短板已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质”的提升成为紧迫的要求。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问:《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怎样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摆到重要位置,充分体现出教育改革从局部、个别改革到系统性、全局性改革的特点。在高等教育领域,我们将完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机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突出聚焦三大类改革。

  聚焦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提升——

  首先,要围绕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建设核心课程、出版核心教材,建立实习和科研创新所需的基础设施与实践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其次,面向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推进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同时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三,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速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第四,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

  聚焦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首先要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倡政策上和资源配置上的长期支持,实行长周期评价机制,使青年科技人才真正“十年磨一剑”。在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方面建立突破计划;支持建设青年人才发展特区。

  聚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首先,在大学科技成果技术转移转化方面,更加突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科技变革的目标导向。第二,加强创新机制和创新网络建设,推进区域创新中心建设。第三,加强节点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从而推动建立全国的技术转移网络。第四,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支持,积极推进开放合作。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

  问:如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

  答: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上好学”成为当前教育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将按照《决定》提出的“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努力让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更好得到满足。主要举措是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扩优就是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我们将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办好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等。提质就是提高基础教育育人水平,我们将推动育人方式、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推进巩固“双减”成果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后服务质量,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

  ——努力让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更加宽阔。我们将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举办“少而精”的中等职业教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办学能力,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真正通过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体系设计,让不同禀赋、不同发展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多样化成才。

  ——努力让终身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按照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要求,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建好老年大学,更好推进国家数字大学建设。同时,把数字资源有效融入到全民终身学习中,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问:下一步如何落实《决定》中对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各项部署?

  答: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发扬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体将在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做好学生近视防控,深入开展科学教育促进行动、青少年读书行动等。

  二是着力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积极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三是着力发挥高等教育龙头引领作用。深入部署和加强两个“先行先试”: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先行先试;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适配度”上先行先试。

  四是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聚焦破解产教深度融合这一本质难题,深化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示范和标准建设,在校企双向赋能、双向奔赴,形成发展命运共同体、经济社会与教育同步发展的良好生态,重塑职业教育发展新体制。

  五是着力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加强国际教育科研合作,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扩大中外青少年交流,建好鲁班工坊,不断扩大中国教育“朋友圈”。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西岳华山:漫天春雪来 化“衣”覆山间

双方在联合声明中表示,法国与加拿大将继续密切合作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挑战。双方宣布今年将在加拿大阿卡迪亚地区举行首次法加部长会议。以评估双方加强合作的情况并规划联合行动。

世界首次!中国“拉索”发现并认证超1亿亿电子伏宇宙线起源天体

  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教材管理的政策规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选好用好教材。校本课程由学校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教学资源,以多种呈现方式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原则上不编写出版教材,确需编写出版的应报主管部门备案,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核。

“碳”路先行|“能源强国·‘碳’路先行”网上主题宣传活动专题上线

据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已达52%,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将重点推进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等资源在县域的建设,并逐步向乡村延伸,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县级牵头医院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常年驻守基层服务。

外媒:飞往伊朗德黑兰、伊斯法罕等地的航班暂停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张玉卓表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上,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今后中央企业怎样发展?我也想用三个字来讲。

中国六大银行10月25日将批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

仁爱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无人岛礁。中国同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五条明确规定,应维持南海无人岛礁“无人无设施”状态。1999年5月9日,菲律宾军舰“马德雷山”号非法“坐滩”仁爱礁。在中方提出严正交涉后,菲多次承诺会拖走非法“坐滩”军舰,并称不会做第一个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国家。但25年过去了,菲律宾仍未拖走该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